近视眼通常以屈光度是否≤-0.50D作为判断标准,但需结合散瞳验光结果综合分析。儿童青少年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时,需排除假性近视可能。
1、真性近视
当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,平行光线经眼球折射后形成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方,且屈光度数≥-0.50D时可确诊。这种情况与角膜曲率过大或眼轴过长等器质性改变有关,表现为看远模糊、眯眼等症状。
2、假性近视
多见于用眼过度的青少年,因睫状肌持续痉挛导致暂时性屈光力增强,裸眼视力下降但散瞳后屈光度恢复正常。此类人群通过视觉训练、减少近距离用眼等措施可改善。
3、高度近视
当屈光度超过-6.00D时属于病理性近视,可能伴随视网膜变薄、脉络膜萎缩等眼底病变,此类患者需每年进行眼底检查,避免剧烈运动。
建议发现视力下降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验光,12岁以下儿童建议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排除调节因素干扰。确诊真性近视后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框架眼镜、角膜塑形镜等矫正方式,同时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。